「阿呀~這這這來人阿!還不快把喜帕撿回來?愣在那做什麼阿這?」一旁的媒人婆大肆嚷嚷,趕緊把撿回的紅紗重新罩在鳳冠頂上。接下來,芷芸由一旁的人攙扶坐在竹板上後,雙手被以紅緞帶反綁固定在竹板上不得動彈。

如此做的目的是防備芷芸逃脫。

前後左右共八名壯漢,輕鬆扛起共八根粗壯竹幹,一行人準備啟程朝前方山林中走去。

所謂的獻祭,是由村中八名英勇壯士扛著竹板上的新娘,在太陽還沒完全下山前將獻祭的姑娘帶往山林入口處。此山林木茂密,即便是日正中午,陽光穿透的亮度依然有限。因此哪怕僅是入口處,一般膽小者根本不敢在這附近徘迴逗留。

在芷芸小時候,便常聽到關於這座山的神秘傳說。而這座山,跟爹娘也有深厚的淵源關係。

聽聞老一輩的奴僕曾說,爹是在這片山林遇到溫柔秀麗的娘。那時候娘是名採藥女,被山中的野獸追趕,在千鈞一髮之際被爹撞見而出手相救打跑野獸。

娘的美麗、爹的俊逸,雙雙打動對方的心。只不過娘的出身低微,根本無法踏進王府大門做王家媳婦。

可那時堅持『非卿莫娶』的爹帶著娘進入王府見祖父母時,娘的舉止、娘的容貌,再再都顯露出大家閨秀的風範

這讓原先打算挑剔娘缺失的兩位老人家,在一天相處下來後,便對這未來兒媳婦是讚不絕口,沒有任何異議地允諾兩人成親結為夫婦。

本該是攜手相扶到老的一對,卻在拜堂後全變了樣

在芷芸幼小的印象裡,爹不曾對她露出一絲笑意。一直都是溫柔中略帶憂傷的娘陪在她身邊

童年時,每當她被同父異母的手足欺負而委屈掉淚時,她總會習慣地依偎在娘親溫柔的懷抱裡,此時娘親就會拿起木梳輕柔地梳著她的頭髮,口中哼著一首歌謠:

「小孩兒、小孩兒,不要哭泣不要難過~平平安安過日子、開開心心快長大,妳是娘的掌中珠、心頭肉呀~娘的掌中珠、心頭肉喲~

幾乎每次的難過、幾乎每個夜晚,她就是在這輕柔如鶯啼的歌聲中停止哭泣,小小的手緊緊捏著娘親的胸襟安穩入睡

她以為,娘會一直陪伴著她直到她找到好歸宿、直到她生子、直到她傳唱著娘對她唱的那首童謠給她的子女聽

原本以為會一直下去的『永遠』,到頭來仍是逃脫不出死別的降臨。

當臥病在床的娘親,嚥下最後一口氣前,拿出那把小木梳塞進她手中,輕輕吟唱著:「小孩兒、小孩兒不要哭泣不要難過

下面那句歌謠,娘提不起氣接下去吟唱。跪在床邊的芷芸邊哭邊緊握住娘的冰冷手掌,斷斷續續接著「娘的掌中珠、心頭肉呀~娘?娘?!娘啊!!!」

在那與娘親閨名相似的季節裡,梅香淡淡飄散在庭院中。因病痛折磨而枯瘦不已的李氏,臉上掛著沉睡般安詳的容貌離別這世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琪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